365be体育平台

学习动态

党史学习教育笔谈|傅守祥:习近平“两山论”的辩证法与实践性

时间:2021年03月22日 来源:各学院、部门

习近平“两山论”的辩证法与实践性

傅守祥


一、“两山论”的浙江实践与高质量发展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论。16年间,“两山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已经成为我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广泛深刻地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巨大实践力量。16年间,浙江全省不断践行、发展这一理论,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重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地安吉县余村,重申“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是他多年思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两难问题”的思想成果,并已达到“自觉”“自为”的理性高度,是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关键在于理解这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鱼与熊掌”式的你死我活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并非针尖对麦芒式的尖锐对立关系。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论启示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生态环境保护蕴含着潜在需求,这些需求能够激发供给、形成新的增长点。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只有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方能使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共存,让生态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互相成就,让人民获得更大福祉。

以生态文明为代表的现代智慧,尝试大力突破主客二元对立机械论世界观,提出系统整体性世界观;它思考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与责任,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社会”的协调统一;批判自然无价值的理论,提出自然具有独立价值的观点,强调人与万物的平等,反对将人的权利凌驾于万物之上;同时,提出环境权问题和可持续生存道德原则,强调科技的人文化。“美丽中国”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实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二、“两山论”的辩证法与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绿色经济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需要依靠构建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三大发展体系来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在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对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新时期的中国来说,绿色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同时,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贯彻落实“两山”理念,要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从“堵”和“疏”两个维度系统构建。首先,由片面强调经济为先、以GDP论英雄,到强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一理念,强调生态与发展结合,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树立生态优先观念,在战略与理念上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与拓展“两山”理念。其次,在实践中,尽快实现从修复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向建设美化环境、顺应发展生态的转变。再次,要因地制宜地解决“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路径、载体等问题并尽可能多样化,因为不解决好转化问题就可能端着“金饭碗”而没饭吃、讨饭吃。

保护好生态环境,一个重要前提是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对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做出系统规范,不踩法律红线,不越“雷区”,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底线思维为指导,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谋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必须牢固树立,要始终坚持把绿色发展新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以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努力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的“底色”。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新贡献。

三、“两山论”的新启蒙与生态觉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提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创造性地把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结合起来,明确将生态效益、生态资本和生态规律置于首位,指出生态优先是绿色发展的价值导向和前提条件,绿色发展是生态优先的实现路径和支撑条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题主线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生态文明思想与建设实践的全过程。生态文明的转型,特别是“美丽中国”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美丽中国”的基本涵义是: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基础上的人美、社会美、环境美的综合,建设“美丽中国”的本质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更好更快地发展。

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尚需整体性的转型,尤其要在“推进思维方式的生态化”、“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推进科学技术的生态化”、“推进城乡建设的生态化”、“推进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推进人格的生态化”等六方面下大力气。同时,新型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更深入的民众“新启蒙”,力求在上述六个方面实现“生态觉悟”的突破:人与自然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互为整体关系的觉醒;人与自然万物多样性共生之美的觉醒;生命共同体与每一种存在物都有其价值与权力的启蒙;人类有机、健康、简单、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创造;现代文明发展速度与方向的调整;现代文化与地方、区域传统文化智慧的互补。只有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时,人类社会才能实现“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减损工业文明的扩张性品格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实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基于生态恶化的不断加重以及随之而来的“生态觉悟”的不断提升,绿色、循环、低碳式的可持续发展正迅速成为当今时代的新趋向。“生态觉悟”是对现代性方案的全面修葺,其实质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省,更深刻的是对世界的合理秩序、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对人的行为和理性的反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当代中国必须全方位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绿色发展助力全面小康。

当代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不是单一的经济问题,随着民众环境意识的觉醒,生态环境问题正在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很可能演化为有损社会和谐的社会危机。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危害过大,很可能全面颠覆中国多年改革获得的小康成果。建设新型的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他在16年前提出的“两山”理念,其实质是一种实践型的“生态觉悟”,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转型的思想基础;它完整诠释了生态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是带领全国人民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的思想纲领。解决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重大现实难题,需要新的发展动力,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制度性解决方案。

浙江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要以“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为契机,找准新方位、锚定新坐标,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落实“两山”理念,不断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我们要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高标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擦亮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生态底色;要坚持标本兼治,全面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深入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要把“两山”转化通道打开得更宽阔一些,全面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拓展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渠道,不断培养群众的环保意识、生态道德和绿色生活习惯,大力打造文旅健康幸福产业、高效循环生态农业和节能环保绿色产业等经济增长点,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让生态资源更好地成为生态资本、生态红利。总之,高水平开启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新征程,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我们有信心把浙江建设成为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作者系公司部门特聘教授、浙江省“钱江学者”)


版权所有:公司部门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

互联网www.usaonlinetraining.com